當前位置: > 首頁 > 社會 >

守護中國鐵路最陡坡道的隱形人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守護中國鐵路最陡坡道的隱形人

????地處大興安嶺的博林鐵路。 侯繼堯 攝

  中新網哈爾濱1月12日電 題:守護中國鐵路最陡坡道的隱形人

  作者 張學鵬 侯繼堯

  一條全國最陡坡道,讓地處大興安嶺的博林鐵路聞名全國。

  博林鐵路始建于上世紀20年代,是百年濱洲鐵路的支線,連接博克圖至塔爾氣鎮的重要木材運輸通道,上世紀七十年代,無數“木龍”滾滾出山,去支援國家建設。隨著“天保工程”的實施,如今的博林線木龍滾滾的壯觀場景不再,沿線留守居民不過萬人,但是在這最陡坡道上,在最冷的天氣里,在慢悠悠的火車上,在孤寂的小站里,仍然有一個個身影在執著而倔強地佇立著,堅守著,守護著大山生命線的安全平安。

修路人作業中。 侯繼堯 攝

修路人作業中。 侯繼堯 攝

  修路人:零下40度,堅守在中國鐵路第一坡

  在素有“中國鐵路第一坡”之稱的博林線石門子人字形坡道上,伴隨著電動扳手的轟鳴,海拉爾工務段新綽源線路車間線路工長謝子學和8名工友開始當天的線路整修作業。

  作為博克圖以南通往林區的唯一一條鐵路,博林線每天通行一對公益“慢火車”,是當地新綽源、塔爾氣鎮林區民眾外出求學、就醫的重要交通線。這里山高路陡,鐵路線上大坡道多,復合曲線組成復雜。冬季異常寒冷,達零下40攝氏度,是線路的“不穩定期”,路基基礎、線路幾何尺寸容易發生凍脹變化。在這個時期,做好線路整修,對確保當前春運期間行車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坡度大,每周都要整修一次。跪在鋼軌旁撤換墊板的郭文浩今年26歲是作業組里最小的青年職工,也是謝工長最得力的徒弟,“傳幫帶”是這里幾代鐵人的傳承,在謝工長的眼里這些青工們就是他們的接棒人,是林區鐵路的希望。

  經過3個小時的天窗作業,在客車到來前,他們完成了2公里17處凍害整修任務,在接近零下40攝氏度的氣溫下,他們還要繼續趕往下一處作業地點……

拉著230噸的慢火車闖出幸福路。 侯繼堯 攝

拉著230噸的慢火車闖出幸福路。 侯繼堯 攝

  闖坡人:拉著230噸的慢火車闖出幸福路

  伴隨著火車汽笛的一聲長鳴,6238次綠皮旅客列車緩緩的駛進了博克圖站。在旅客下車的同時,齊齊哈爾機務段火車司機韓德與伙計錢道海,正緊張有序的為火車頭與車廂進行摘解、掉頭以及連掛作業,這是他們闖越“中國鐵路第一坡”石門子的準備工作。

  從博克圖鎮到塔爾氣鎮鐵路區段138公里,沿途6座車站,6個乘降點,11個鐵路道口。是林區百姓通往外界的唯一鐵路線路。雖然這條鐵道線的距離不遠,但卻是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腳修建,沿途爬坡過嶺的區段極多,在途徑石門子站時更是要翻越42.5‰大坡道。

  今年50歲的韓德在這條線路擔當機車牽引工作4年了,往返跑了近350趟,每當遇到大風雪等惡劣天氣時,他都會嚴格控制列車速度,認真瞭望精心操作機車。

  到了“臘八”天氣越來越冷,而服務沿途百姓6238次旅客列車的“溫度”卻來越來越熱,看著日子紅紅火火的林區百姓,韓德跟伙計們也與時俱進,不斷提升業務素質,用“閘把在手、責任在心”擔當,守護這趟慢火車的“幸福路”。

劉宕和旅客聊家常。 侯繼堯 攝

劉宕和旅客聊家常。 侯繼堯 攝

  貼心人:大山深處的“博林老鐵”

  海拉爾到塔河氣的6238次列車緩緩停靠在溝口站,列車長劉宕跳下車,站在沒及腳踝的雪里,托扶幾名乘客上車,這里是乘降點沒有站臺,地面距離車廂較高,一趟乘務,劉宕往往要托舉幾十次。

  開行于1949年的6238次列車與共和國同齡,被當地百姓成為博林線上的“小客車”。列車編組只有4輛,單程運行距離348公里,但它卻是途徑免渡河、烏奴爾、綽爾、塔爾氣四個林業局和牙克石林管局的唯一趟旅客列車,對這里沿線的百姓來說,這趟列車是助力沿線居民看病、就醫的重托;承載著通勤職工的驛站和擺渡車;承載著小客車人的付出與奉獻。

  今年39歲的劉宕在這趟車上工作了3年,由于列車運行在高寒地區,為了保證車廂溫度,列車工作人員會在列車剛一出庫就開始焚火,這樣就能夠保證旅客一上車就會感受到車上的溫暖。當外溫持續下降時,他們就每20分鐘向鍋爐添一次煤,保證車廂溫度。

石門子站。 侯繼堯 攝

石門子站。 侯繼堯 攝

  守站人:在風雪中站好最后一班崗

  石門子站站長劉明國穿著厚重的棉衣拿著掃帚清掃站臺上的積雪,山里雪大,一夜醒來原本干凈的站臺又是一層落雪,零下40攝氏度的天氣里,劉明國滿身忙出一身汗……

  石門子是個五等小站,每天當班的只有兩名職工,車站始建于1928年,這里有著中國鐵路最長大坡道,也是6238次慢火車的必經之路,59歲的劉明國在這里工作了14年,由于門前就有一條最陡鐵路坡道,所以他總是笑稱自己是守坡人。

  10時29分,6238次披霜掛雪駛過大坡道進入車站,劉明國穿戴整齊接入列車,然后提著重達十幾斤的鐵鞋為慢火車止輪。趟著沒膝的積雪,劉明車走到列車尾部,彎腰、低身,將鐵鞋放在軌面上,用力推向車輪。

  劉明國明年就要退休的他說,小站人換了一茬又一茬,但都有一個信念,堅守小站,做無怨無悔的“守坡人”,保證慢火車的暢通運行。(完)

【編輯:葉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