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社會 >

浙江金華“特殊工廠”:用心托起殘疾人“穩穩的幸福”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金華4月6日電(奚金燕 俞夏冰)連日來,在浙江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金華開發區”)羅埠鎮永湖村塘下朱自然村,村民朱葉春幫助殘疾人做手工活。“安置一人,解放全家。”朱葉春介紹,他創辦的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目前已幫助40多個家庭改善生活。

朱葉春(左一)在工坊檢查工人工作情況。金華開發區 供圖

  朱葉春本人四級肢體殘疾,在家休養了一段時間,數次外出尋找工作卻因殘疾人身份受阻,索性就自己張羅了一個養豬場,從兩頭母豬養起,慢慢擴大規模。

  2018年,朱葉春抓住契機,創辦了羅埠鎮殘疾人之家,為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殘疾人提供日間生活照料、技能培訓、文體和輔助性就業等服務。他采用工療和農療相結合的方式,為不同殘疾人分配不同的工作:誰會做飯就到廚房幫忙,誰會干農活就去田里勞動,誰的手巧就去做手工活……

  殘疾人之家里的工作節奏并不快,幾張長桌拼成一條流水線,工人圍在邊上專心做著手工活。“工作以簡單的手工活為主,組裝印章、組裝文具比較多。”朱葉春介紹,這里除了46名工作的殘疾人,還有8名專業的管理人員,主要負責崗前培訓、心理評估及日常秩序維護。

  上午8時30分,在殘疾人之家兩間獨立的“車間”里,有人組裝印章,有人打包枕頭。這里沒有冷冰冰的機械設備和嘈雜的聲響,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類似課桌的工位和安靜而溫馨的工作環境。做了一會后,大家會停下手中的活計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上崗”。吃過午飯,大家可以在休息室午休,也可以使用健身器材鍛煉身體。下午2時,大家再重新開始工作,一直到下午5時,下班后再各自回到家中。可以說,這里就像是一座特殊的“工廠”,殘疾人每天都在這里工作、學習、娛樂。

  2021年,朱勝偉來到基地負責后廚的工作,他的妻子智力三級殘疾,也在朱葉春的創業基地里就職。“我們兩個加起來一個月能有4千多元的收入。”朱勝偉說,這份收入為家庭帶來了改善的希望。此外,朱葉春每年還會帶這些殘疾人春游、秋游、看電影等,讓他們走出家門,享受生活。

  打理這個基地并不容易。基地剛開辦起來的時候,很多企業都不愿意提供手工原材料,為了給員工找到合適的工作,朱葉春及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跑遍了金華市上百家企業。

  2023年,在金華市殘聯、金華開發區社會發展局和稅務局的積極推動下,朱葉春與浙江金華事必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成立金華開發區首個工療型殘疾人之家,不僅提升了工作環境,還讓機構內的殘疾人每月都能擁有基本工資保障及社會保險,有效地為殘疾人家庭減輕了生活負擔。

  做上這份工作后,朱葉春明顯變忙了,殘疾人之家也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逐漸走向正軌。“我自己就是殘疾人,我幫助大家就業,主要也是基于將心比心。”朱葉春介紹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發展得不算快,但是目前為止,發展得很穩。

  農村的殘疾人在現實壓力下,往往會對所在家庭造成一定負擔,而朱葉春則為殘疾人的人生提供了一個出口。目前朱葉春正在對接更多企業,打算將殘疾人創業就業基地擴大規模。對于未來,朱葉春還有許多規劃:“這是很難但很值得的一份事業,我會一直做下去。”(完)

【編輯: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