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閱讀:9092
中新網上海4月11日電 (記者 陳靜)來自俄羅斯的小歐莎(化名)因罹患藥物難治性癲癇來到上海求醫。記者11日獲悉,經過中國兒科專家多學科團隊密切配合,困擾小歐莎的癲癇發作在術后銷聲匿跡了。當日,小歐莎及家人啟程返回俄羅斯。
俄羅斯患兒小歐莎的奶奶11日對上海的救治團隊深情致謝,并擁抱道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供圖)
據悉,2024年1月11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為兩例來自俄羅斯的疑難神經系統疾病患兒組織開展了海上國際會診廳多學科會診。會診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神經內科學科帶頭人王藝教授主持,臨床遺傳科、神經外科、放射科、骨科、神經內科和康復科專家參與。通過充分討論、交流和溝通,專家對患兒的診治難題形成了多項會診意見,包括完善基因檢測、調整藥物以及可能的手術干預方案等。
據悉,其中的一位患者小歐莎此前曾嘗試多種抗發作藥物治療,但無效。2022年11月,小歐莎在境外接受手術治療,術后發作仍無明顯改善。此次住院前,孩子癲癇每天頻繁發作,且發作時常會突然傾倒,頭面部因此多次意外受傷。3月20日,小歐莎順利抵達上海。
上海多學科專家會診。(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供圖)
經過視頻腦電圖、頭顱核磁共振等檢查,醫生明確小歐莎罹患藥物難治性癲癇(兒童痙攣癥),合并嚴重智力發育遲滯。經過王藝教授主導的難治性癲癇多學科團隊的再次會診,醫生們最終決定為患兒行胼胝體全段切開+迷走神經刺激器植入術。3月27日,手術順利完成。據介紹,小歐莎術后恢復情況良好,家長欣慰地發現,術前幾乎每天困擾小歐莎的癲癇發作,在術后銷聲匿跡了。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植入患兒體內的迷走神經刺激器,將會持續發揮抗癲癇發作的效果,但需要在術后長期保持隨訪并調節迷走刺激參數。對國內患者而言,僅需要定期門診復診即可;但對定居國外、如何規范、安全而有效地調節刺激參數成為困難。專家詳細演示并教會患兒家屬如何進行遠程神經調控。
醫院方面告訴記者,期待通過海上國際會診廳以及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多學科協作醫療團隊,為國內外疑難病癥患兒提供優質診療,打造國際領先的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完)
【編輯: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