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上游強降雨影響,長江、嘉陵江、涪江重慶段陸續迎來超強洪峰,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經過重慶市主城區。
為應對來勢洶洶的洪水,全市各級團組織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指揮下迅速組建青年突擊隊、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在各地參與抗洪值守,有力、有序、有效地支援了防汛救災工作。
20、21日兩天,洪峰順利過境重慶中心城區,水位逐漸回落。各級團組織迅速開展清淤消殺、重整家園等志愿服務工作。
在南岸,截至8月21日12時,南岸區“團小南”人防青年志愿服務隊5次出動并圓滿完成抗洪搶險任務,成功營救被困群眾347人,疏散轉移群眾225人,搬運轉移群眾物資29次。
沿江地區水位回落,青年志愿者們迅速行動,完成了兩公里路段的清淤消殺工作。他們以青春力量筑牢防汛救援“志愿堤”,助力南岸受災情影響地區的群眾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8月中旬,洪峰過境潼南。潼南團區委迅速行動,抽調200余名青年志愿者,組成對口支援青年志愿服務隊到各受災鎮街支援,力所能及地為受災群眾辦實事、解難事,開展一系列防汛救災志愿服務工作。
在合川,受上游強降雨及水庫調度影響,涪江、嘉陵江水位迅速上升,合川多地被淹。19日下午,洪水逐漸退去,合川團區委立即組織志愿者開展清淤志愿服務工作。
隨著洪水水位回落,為了盡快恢復干凈整潔的城市環境,巴南團區委組織志愿者第一時間加入到清淤工作中。
在銅梁,洪峰過境后,銅梁區少云鎮組織3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頭開展清淤清掃工作。共清理淤泥垃圾約62噸,并帶動群眾200余人次共同參與。
志愿者們不顧臟污,及時清理堆積的泥沙、雜物,打撈各類垃圾、枯枝,確保了道路排水通暢。同時,協助交通部門清除道路障礙,維護交通秩序,全力幫助受災群眾重整家園。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張書琛通訊員蔣汶臻
兒童是國家和社會的未來,而困境兒童更需要特殊的救助和愛護。2020年8月24日至25日,逸航工作發展中心積極落地“童心飛揚·伴愛成長”困境兒童幫扶社會工作服務項目。重慶兩江新區逸航工作發展中心理事長羅玉華分別從志愿服務禮儀、志愿者心理調適與自我保護意識、入戶調研服務三方面,對招募的10余名志愿者進行專業志愿服務培訓。志愿者們從兩江新區困境兒童入戶走訪開始,逐步開展對困境兒童的政策宣傳、安全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導等活動,為完善重慶市困境兒童服務規范添磚加瓦。
為了全面了解兩江新區困境兒童的服務需求,重慶兩江新區逸航工作發展中心在兩江新區社會保障局、兩江新區慈善會的領導和指導下,將從日常生活、家庭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問題等多個方面深入開展入戶調研工作,逐一入戶簽訂服務契約,精準對接服務對象。此舉將為“童心飛揚·伴愛成長”活動的持續開展做好記錄,為“四位一體”項目管理與專業服務體系的建立夯實基礎。
“童心飛揚·伴愛成長”活動以安全教育和政策宣傳為主旨,將保障困境兒童身心健康作為目標。逸航工作發展中心依托民政局、慈善會、檢察院、婦聯等多部門,組建志愿者團隊,涵蓋兒童福利政策法規、汛期安全知識、監護干預等重要內容,對困境兒童及其家長做了宣講;并開展主題沙龍,以多種形式進行未成年人法律法規趣味宣講活動,將安全知識、法律意識普及到每一個服務對象及其家庭,引導困境兒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隨著“童心飛揚·伴愛成長”活動的深入開展,打造重慶市困境兒童服務規范的進程獲得穩步推進,重慶市困境兒童心理疏導、安全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大板塊的社會工作服務規范已經日漸成熟。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袁家琳通訊員武逸晗
今年暑期,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發揮大學生群體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兩江新區禮嘉街道白馬社區招募了24名在校大學生,根據他們的專業特長分為三個小組,和轄區內30名小學生一起度過了一個精彩的暑期。
8月21日晚,禮嘉街道白馬社區第四屆“青春社區行”大學生暑期服務活動,在精彩的匯報演出中落下帷幕。
匯報演出活動開始,首先進行了學生代表發言。大學生代表說:“參加此次活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不僅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了溫暖,還鍛煉和提升了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小學生帶來的環保時裝秀,把活動推向了高潮。廢舊的物品被孩子們賦予了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創新,變成了一件件漂亮的時裝,給觀眾們帶來了快樂,更提高了大家的環保意識。小朋友們一個接一個地走上舞臺擺出俏皮的姿勢,臺下的家長都拿著手機記錄下孩子們珍貴的表演瞬間。
最后,活動在大學生集體合唱的一首《最初的夢想》歌曲中圓滿結束。動人的歌聲,表達了他們期待未來、逐夢前進的愿望。
此次匯報演出是白馬社區“青春社區行”大學生暑期服務活動的最終篇章。通過匯報演出,展現了學生們在本次活動中的收獲。同時,社區工作人員還圍繞社區中心工作,積極引導大學生開展養老服務、文體娛樂、社區治理、文明教育等各類志愿活動,有力地促進了社區公共事務的和諧發展。
據了解,白馬社區還將持續搭建在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平臺,為轄區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學習和鍛煉機會。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王丹丹通訊員鄭丹
8月18日,在“8·19”中國醫師節前夕,為向醫者致敬,南川區中醫醫院組織醫院醫務工作人員子女走進醫院開展“我是小小中醫師”職業體驗活動。這次活動引導青少年走進醫院、了解醫生,近距離感受父母的職業,從而推進中醫藥的傳承和創新,讓青少年了解中醫藥的發展成就,引導其未病先防的健康觀念。
在醫院廣場,工作人員通過一張張未經修飾的真實照片,一句句發自肺腑的真情言語,一件件感人至深的真人真事為孩子們講解著抗疫故事。現場的孩子們時而安靜聆聽,時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孩子們在醫院大廳齊聲誦讀《弟子規》,瑯瑯誦讀聲和幽幽書香氣充溢活動現場。隨后,工作人員向孩子們展示了枸杞、菊花、山楂等常見藥材,并詳細講解了每一味藥材的外形、性味、作用、功效。在制作香囊環節,“小小中醫師們”迫不及待地動手制作起來。“我要給自己做一個香囊,還要做一個送給爺爺。”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小朋友們小心翼翼地將中藥材裝入香囊。
通過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小小中醫師們”對中華傳統醫學的印象,還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中醫傳統文化的魅力。他們紛紛表示要爭做中醫文化的傳播、傳承者。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王丹丹通訊員趙康胡凌霜
2020年暑期,南方暴雨成災,致使河湖水位猛漲,汛情嚴峻,青少年防溺水安全工作尤為重要。為提高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意識和家長的監督意識,防范青少年溺水事故發生,8月初,重慶市工商職業學院城市建設工程學院“星星點燈”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深入重慶市永川區中山路社區青少年之家,組織當地的留守兒童開展了“珍愛生命,嚴防溺水”主題安全教育系列活動。
8月1日,實踐團的志愿者們結合自己所學專業,開設了“珍愛生命,預防溺水”主題安全教育小課堂。在課前,志愿者們做了精心的準備,設計了防溺水宣傳海報,為小朋友們置辦了畫筆、折紙。在課上,志愿者們將安全知識融入到防溺水小故事中,一對一為小朋友們進行了自救小常識和兒童溺水防護“六不準、四牢記”講解。同時,志愿者們還利用自己的設計專業才能,現場繪制并為小朋友們講解了安全警示牌的種類以及相關知識,組織了防溺水知識和自救知識趣味競答比賽。最后,志愿者還與小朋友們一起制作了防溺水安全教育手抄報、宣傳畫和折紙小手工,將安全知識融入其中,通過形象生動的學習方式,進一步強化孩子們的防溺水安全意識。
為積極做好對家長的宣傳引導,實踐團的志愿者們開展了社區防溺水安全教育家庭走訪活動。他們結合近年來發生的令人痛惜的溺水案例,開展防溺水安全知識、溺水自救常識等內容宣講;向家長和小朋友們發放團隊自己制作的防溺水宣傳頁,進行警示宣傳,幫助家長和小朋友們學習了解防溺水的安全措施;呼吁共同做好安全教育,提醒孩子自覺遠離危險水域,確保孩子們健康平安成長。
在為期兩天的防溺水安全教育系列宣傳活動中,“星星點燈”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的志愿者們通過形象生動的方式讓留守小朋友們了解了更多的安全常識,進一步提高了孩子和家長們的安全防范意識,為保障孩子們的生命安全筑牢了堅固的防線。
文/重慶青年報記者李永聰通訊員張基斌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