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重慶日報網 閱讀:9065
鳥瞰忠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受訪者供圖)
今年10月,忠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以下簡稱三峽橘鄉)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成為我市本次唯一入選代表。
“現在全國田園綜合體比較多,但普遍存在重建輕管的問題。我們在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開園后,專門成立了建設管理中心負責運營管理。”忠縣新立鎮黨委書記、三峽橘鄉建設管理中心主任吳尚蓉近日接受重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在這一運營管理模式下,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不僅“顏值更高”,而且“價值更大”,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民新路。
為產業健康發展護航
解決晚熟柑橘挨凍問題
10月24日上午,忠縣果業發展中心專家王清碧,來到三峽橘鄉查看柑橘的生長情況。正在為柑橘套袋的重慶三甲農業公司負責人羅小蓉,立即放下套袋,對王清碧表示感謝。
三峽橘鄉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于一體的特色小鎮,涵蓋忠縣新立、雙桂2個鎮10個村(社區),其中主導產業柑橘有2萬畝,涉及40多家業主。2017年7月,它被確定為全國18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之一,于2020年12月建設完工。
“通常情況下,田園綜合體建成后,產業發展就交由業主自行打理,但我們堅持為柑橘產業健康發展護航。”吳尚蓉說。
因地勢低洼,去年,羅小蓉家的1000多畝晚熟柑橘遭遇霜凍,90%的沃柑受了災。“原本賣三四元一斤的沃柑,最后以5角一斤賣給了榨汁廠。”羅小蓉說,在當地,柑橘受凍的業主還有8家,面積有兩三千畝。
為解決柑橘受凍的問題,今年初,經三峽橘鄉建設管理中心牽頭,忠縣果業發展中心、農業農村委等單位前來調研,最終給出解決方案——調整柑橘種植結構,將晚熟沃柑改成早中熟的愛媛,同時,通過整合政府資金,給予業主補助。
如今,三峽橘鄉山谷里的沃柑全換成早中熟品種,不僅解決了果子挨凍的問題,還通過安裝太陽能殺蟲燈以及種植苕子草等,化肥農藥的使用大幅降低。今年果子不僅豐產,品質也更高。
建立“走宣解”機制
橘餅企業起死回生
吳尚蓉說,建設管理中心建立了“走宣解”機制,即鎮村干部通過定期走訪、宣講政策等形式,及時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
與一般果園相比,三峽橘鄉最大的優勢在于有從“一粒種子”到“一杯橙汁”再到皮渣資源化利用的完整柑橘產業鏈。在這個產業鏈上,龍頭加工企業發揮了關鍵作用。
重慶橘香滿園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橘香食品)是三峽橘鄉生產橘餅的龍頭企業。“柑橘果肉、果皮都可做各式各樣的糕點。”橘香食品負責人劉仕勤說,由于產品口感好,橘餅很受歡迎。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導致企業生產困難。去年7月,橘餅廠由于資金壓力被迫停產。
在調研中,三峽橘鄉建設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了解到橘香食品所處的困境,聯系縣供銷合作社為它找到兩家合伙人,今年7月,橘香食品得以重新開工。如今,橘香食品生產的橘餅賣到了四川、陜西等地,銷售收入實現大幅增長。
截至目前,三峽橘鄉建設管理中心已累計為加工企業解決用地、用電、擴產等急難愁盼問題近百個。
把“人氣”變為“財氣”
拓展服務業態帶動村民增收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新立鎮雙柏村的橘源里糖果小鎮游客不斷。
“每到周末及節假日,房間天天爆滿。”橘源里糖果小鎮管家盛朝瓊告訴記者,小鎮是“雙柏村集體+10戶村民+公司”合股聯營打造的民宿樓群。“村集體每年有分紅,10戶村民通過房屋入股,每戶每年還有3萬元收入。”
“通過前期建設,三峽橘鄉構建了‘一鎮三廊四區’平臺,同時通過舉辦田園馬拉松、采摘節等文體活動聚集人氣。”吳尚蓉說,他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將“人氣”變為“財氣”。
吳尚蓉等鎮村干部發揮新立商會的作用,組建成都、重慶、南通、廣深、佛山、昆明6個在外聯絡處進行招商。他們引進上海信澤文創公司與雙柏村集體一起打造橘源里糖果小鎮,同西南大學等8所高校簽訂實踐教學基地協議;同時,創辦了新立鎮黨委黨校,承接各種干部培訓。
截至目前,三峽橘鄉建設管理中心與海南渝亞公司、重慶弘欣達等多家企業簽訂投資意向合同20余項,協議引資3.12億元。
在三峽橘鄉建設管理中心的助力下,三峽橘鄉累計開展各類主題培訓5800余人次,接待國內外游客450萬人次,年綜合總產值達21.5億元,帶動近4000名群眾就業,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萬元以上。(記者 趙偉平)
(責編:秦潔、劉政寧)